- (2015-10-26)[活動報導]2015沙遊治療中區工作坊
作者 楊承翰
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畢
因為參與中區兒童之家心理師團體督導的緣故,我有幸能接觸沙遊治療,第一次做沙盤後我就體驗到沙遊治療獨特的魅力,進而對沙遊治療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工作坊的一開始梁老師先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沙遊治療的歷史背景以及理論架構,這是我第一次有系統地學習有關於沙遊的知識背景,沙遊治療的三個根基,榮格理論、Lowenfeld的遊戲治療技術以及東方哲學,這當中最吸引我的是Lowenfeld的遊戲治療技術,原來有目的有系統地陪伴孩童遊戲,創造一個舒適安全的空間,讓孩童能自由地表達自己,安全的遊戲本身就具有療癒的功效。而東方哲學乍看之下很深奧但卻深深的蘊含在我們的文化之中,沙遊中相信象徵本身就具有療癒的力量,像大禹治水一般抒發內在混亂的情緒,內在大地就會回歸自然和諧。這是多麼道家順應自然的哲學啊!
除了沙遊的理論根基之外,在工作坊中,我特別對共移情(Co-Transference)以及『I DO NOTHING』這兩個沙遊治療概念有深刻的印象。共移情(Co-Transference)精準地敘說了治療師與個案間的互動關係,在治療關係中,治療師透過非指導性開放性的言語來和個案互動,在過程中使用的是多半是隱喻及故事,而不是治療師個人詮釋的指導語言。共移情比反移情更能清楚地描述個案與治療師心靈互動的歷程。而『I DO NOTHING』這個概念則告訴我們要相信內在原有整合的力量,相信原型象徵的力量能夠帶領我們的心靈漸漸走向整合,這個概念同時也吻合東方道家哲學,『無為』的概念。
在剛開始閱讀沙遊治療及榮格理相關書籍時,其實十分的痛苦,每個概念的定義都不是那麼的明確,一個概念往往都是以數個故事來呈現,而沉浸在榮格理論與沙遊治療中一段時間之後,我突然有了些新想法:或許我們的心靈就像是台灣的土地樣貌吧!有條理分明,經都市計畫過的主要幹道,也有曲折卻充滿無限驚奇的鄉間小路等著我們去發現。我們永遠無法用概念化與意識化的方法去了解一個人的全貌,就像一趟環島旅程如過只有途經高速公路的話,會錯失多少迷人的鄉野風光。唯有透過探索內在的方式,體驗各個歷程我們才能觸及心靈的真實樣貌。我想學習沙遊治療使我能更關注自己的內在,更能用涵容的態度來體驗生活,漸漸的我不再喜歡城市的有條有理,也不再批判鄉間的混亂,慢慢地開始長了些人文欣賞細胞,希望有天自己也能品嚐出生活的多層次口感。